2020年高职扩招考试《文化素质》考试说明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6  阅读:8738
            2020年高职扩招考试《文化素质》测试考试说明

本次高职扩招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择优录取。文化素质测试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4个部分,各占50分,总分200

一、考试形式

远程网络考试

二、试题题型、分值

题型为:单项选择和判断两类题型,200分。

三、考试内容及分值分配

内容

所占比例(%)

分值(分)

第一部分  语文

30%

60

第二部分  数学

30%

60

第三部分  英语  

20%

40

第四部分  政治

20%

40

四、难易程度及比例

内容

所占比例(%)

分值(分)

60%

120

30%

60

10%

20

五、知识内容及要求

(一)语文考试大纲

语文考试的内容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三方面。

1、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

1.1 语音

掌握声母、韵母、声调、拼写规则,能给常用汉字注音。

1.2文字

掌握常用的汉字,了解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

1.3词汇

掌握同义词、反义词及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辨析近义词、同义词,了解反义词。掌握常用的成语。

1.4语法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辨析简单的语法错误。

1.5修辞

掌握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对偶、双关、反语、设问和反问等修辞方式。

1.6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7了解与考试大纲要求的篇目有关的文学常识

2、阅读要求

2.1 现代文

2.1.1.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2.1.2.能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2.1.3.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1.4.能区别一般的文章体裁和文学作品的分类,正确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2.1.5.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1.6.能比较准确地分析整篇文章在写作方法和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

2.1.7.能结合具体作品的写作背景,分析评价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2文言文

2.2.1.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2.2.2.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

2.2.3.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2.2.4.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别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2.5.能阅读和翻译浅易的文言文。

3、写作要求

能写作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议论文以及简易的说明文,做到切合题意、思想正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行文流畅、文面整洁,行款合乎格式,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3.1记叙文

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能写景、记事、状物、抒情。掌握几种基本的记叙方法。能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3.2说明文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及方法。说明事物能够抓住特征,掌握好说明事物的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科学地说明事物的功用、功能。要求语言准确,说明事物清楚,说明事理明晰。

3.3议论文

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要素,会写立论与驳论的议论文。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得当,层次清楚,合乎逻辑。

(二)数学考试大纲

说明:考试大纲包含九章数学考试内容,考试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和“掌握且熟练运用”四个层次.

第一章基础知识

一、数与式

(一)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会进行有关计算,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

(二)代数式

1.理解代数式、有理式、整式、分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会把简单的数量关系列成代数式.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和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和法则进行计算.

3.掌握幂的运算性质及整式乘、除的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和法则进行计算.

4.牢记7个乘法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

5.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能区分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及一般步骤,并能熟练地进行因式分解.

6.理解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符号的变化法则、四则混合运算和乘方运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分式运算.

7.理解有关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实数的概念,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方法,并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二、方程与方程组

1.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运用方程的同解原理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3.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了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道理,掌握验根的方法,能列出分式方程解有关的应用题.

4.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了解配方法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能应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能利用求根的方法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二次三项式,并能熟练地选用适当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5.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能熟练地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三、指数与对数

(一)指数

1.理解零指数、负指数、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负指数与分数指数的互化.

2.了解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于所有的有理指数幂都适用,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法则进行各种指数的运算.

(二)对数

1.掌握对数的概念,了解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区别与联系.

2.熟练地掌握积、商、幂、方根的对数运算法则.

3.理解常用对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换底公式,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和公式进行对数的运算.

四、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第二章集合、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集合

1.了解集合的概念.能熟练地运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表示集合(知道什么是集合、什么是集合的元素,能正确地利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以及判定给定集合的元素).

2.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交集、并集的概念,并会正确使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知道什么是空集,熟悉空集的符号;知道什么是子集,什么是真子集,什么是集合相等,会判定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或真子集和两个集合相等,知道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

3.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

二、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不等式(简单)的解法.

2.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有两种方法,即分组法和抛物线图象解法).

3.掌握绝对值不等式|x|<a、|x|>a(a>0)的等价不等式.会解形如|ax+b|<c(c>0)(或≤c)和|ax+b|>c(c>0)(或≥c)的绝对值不等式.

第三章函数

1.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定义域;会求函数y=f(x)在x=a处的函数值f(a).了解区间的概念,会用区间表示数集.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增函数、减函数、奇函数、偶函数的图象特征.

3.理解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性质,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它们的解析式.

4.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了解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5.会用配方法化函数y=ax2+bx+c为y=a(x+m)2+n的方法,掌握函数y=ax2+bx+c与y=ax2的图象间的关系;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6.根据已知条件,会用待定系数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7.会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

8.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图象和性质;会利用性质比较值的大小.

第四章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弧度制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度与弧度的换算.

3.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牢记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以及0、π2、π、3π2、2π和π6、π4、π3角的三角函数值.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间的8个基本关系式和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公式解决有关的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及恒等变换.

5.会解决已知某个三角函数值求角及该角的其他三角函数值的问题.

二、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出正弦、余弦函数图象的简图,能利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并说明其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

2.会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4.了解正弦型函数y=Asin(wx+φ)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出其简图;会准确求出其周期、最大(小)值.

5.了解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并能画出其简图,能利用其图象说明正切、余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性、奇偶性和单调性.

6.会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比较三角函数值的大小.

三、加法定理及其推论

1.熟练掌握正弦和余弦函数的加法定理,掌握正切函数的加法定理.

2.理解并掌握二倍角、半角公式.

3.会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证明简单的三角恒等式.

四、三角函数的应用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会用它们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恒等变换及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2.掌握正弦、余弦定理,会用它们解斜三角形及简单的应用问题,会根据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求三角形的面积.

 

第五章平面向量

 

1.理解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组共线与不共线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法的运算.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条件.

3.理解平面向量的分解定理.

4.理解向量的内积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掌握用直角坐标计算向量的内积公式.会利用向量的内积计算向量的长度、两个非零向量的夹角,了解两个向量垂直的条件.

5.理解平面向量的直角坐标的概念.掌握用坐标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法运算.掌握向量的坐标与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

6.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中点公式及平移公式.

第六章直线、二次曲线

一、直线

1.了解有向线段的概念,掌握有向线段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熟练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2.掌握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熟练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及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能够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3.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能够根据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和交点坐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二、二次曲线

1.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会根据曲线的特征性质,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曲线的方程.

2.能解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会求出直线与曲线及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

3.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4.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并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其方程.

第七章多面体和旋转体

1.了解多面体和旋转体的概念.

2.理解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3.了解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球的直观图以及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4.牢记直棱柱、正棱锥、圆柱、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球的表面积公式以及柱、锥、球的体积公式.

5.能熟练地运用上述公式和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章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1.了解什么叫作数列、什么叫作数列的项,了解数列的表示形式.

2.了解什么叫作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会求出指定的某一项;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列的前几项,能够通过观察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二、等差数列

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会利用公式求公差.

3.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题;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公式解应用问题.

4.理解等差中项的定义,会用等差中项公式解题.

三、等比数列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会利用公式求公比.

3.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前n项和公式解题;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公式解应用问题.

4.理解等比中项的定义,会用等比中项公式解题.

第九章复数

1.理解虚数单位、复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相等和共轭复数的概念;会进行数的分类.

2.掌握复数的向量表示;理解复数的模和辐角的概念,会求复数的模及辐角的主值.

3.掌握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掌握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在复数范围内的解.

4.理解复数的三角形式,掌握三角形式的乘法、乘方、除法运算.

5.理解复数的指数形式,掌握指数形式的乘法、乘方、除法运算.

6.掌握复数的代数形式、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的互化.

(三)政治考试大纲

第一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

三、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四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略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第三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五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一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三、奋力实现中国梦

第二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

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七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3.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为什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2.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二编 政治法律常识

 

第八章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节 物质和意识及其相互关系

一、物质

二、意识

三、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2哲学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节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一、规律及其特点

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三、尊重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主观与客观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

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

第九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节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一、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联系

二、联系是多样的和有条件的

第二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一、运动、静止及其相互关系

二、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第三节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第十章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

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的发展

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第二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一、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二、分清主流和支流

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第十一章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

第一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无限性

第三节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一、本质和现象

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三、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正确认识事物

第十二章从生产活动出发认识社会历史

第一节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生产关系的含义及其构成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第十三章商品经济及其规律

第一节商品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二、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三、商品的价值量

第二节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第三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和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十四章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一节我国的民族政策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

第二节 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政策

一、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二、我国的宗教状况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第十五章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宪法尊严

第一节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制

一、法律及其本质

二、法律的职能和特征

三、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

四、社会主义法制

第二节宪法

一、宪法的概述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正确行使权利,切实履行义务

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十六章制裁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

第一节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一、违法的概念

二、违法的特征

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

第二节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二、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和共同犯罪

三、几种常见的犯罪

第三节刑罚

一、刑罚的概念和种类

二、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

 

(四)英语考试大纲

英语复习的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等内容。考生应根据大纲的要求, 熟练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并结合本书的基础训练进行复习。

一、语音

能运用拼读规则和国际音标拼读单词。

二、词汇

1.掌握1200个常用词(含初中词汇)和300个左右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此外,还要学习600个左右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词汇表中带“○”和“△”),但仅要求理解其在语篇中的意义。

2.能根据所学的构词法在上下文中理解派生词和合成词的词义。

三、语法

了解基础英语语法知识,熟悉英语语法的基本规则,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运用。

1.名词。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名词的复数形式、专有名词、名词所有格。

2.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

3.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

4.冠词(定冠词和不定冠词)。

5.介词(词表所列)。

6.连词(词表所列)。

7.形容词和副词。

(1)作定语、表语和宾语补足语的形容词用法。

(2)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条件、程度、连接和关系等的副词用法。

(3)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4)含形容词、副词原级、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式的基本句型。

8.动词。

(1)动词的种类。

(2)动词的基本形式。

(3)动词时态。

(4)动词的被动语态。

(5)动词的非谓语形式。

9.句子。

(1)句子的种类。

(2)句子的成分。

(3)主谓的一致关系。

(4)简单句的六种基本句型。

(5)并列复合句。

(6)主从复合句。

(7)倒装句。

10.构词法。

(1)合成法。

(2)转化法。

(3)派生法。

四、阅读理解

(1)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如信件、请柬、通知、便条和常见标志等。

(2)除课文外,补充阅读量应达到10万词。

(3)能借助词典读懂难度略低于所学课文的文字材料,能够把握其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文字材料时,速度为每分钟50~70个词。

五、书面表达

(1)能够基本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正确拼写学过的单词。

(2)能在30分钟内模拟套写60~80个词左右的语篇及便笺、短函等常见应用文。词句达意,结构合理,无严重语法错误。

附件:话题

(1)个人情况(Personal information)。

(2)家庭、朋友与他人(Families, friends and other people)。

(3)兴趣、爱好(Interests and hobbies)。

(4)计划与愿望(Plans and wishes)。

(5)校园生活与日常活动(School life and daily routines)。

(6)节假日(Festivals and holidays)。

(7)天气(Weather)。

(8)文体活动(Sports, games and entertainment)。

(9)购物(Shopping)。

(10)职业(Jobs)。